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两会上的村支书

    信息发布者:mazhande
    2017-03-12 16:32:58   转载

    (十)陈分新:在“人走路、猪坐轿”的穷村,他这样找到幸福

    2017-03-12 民生周刊



      春芽展新枝的三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在近三千名人大代表和两千多名政协委员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对基层民众的民生需求最为了解,他们是和谐乡村建设的引领者和践行者,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当下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通过他们的提案议案,我们听到了当下中国农民的呼声与愿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村支书。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民生网(
    msweekly.com)和“民生周刊”微信公号(ID:msweekly),正式推出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两会上的村支书”。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今天的主角是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




    2015年腊月廿九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的农民给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送去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十年磨一剑为村民谋幸福;下联是:一心接一客迎小康到王院;横额是:我们的书记。


    苛刻地说,这副对联的平仄声并不对偶,可是,这副对联是王院村的一千多农民从心窝里掏出来的,它是字字真情,句句实意。“我们的书记”,这五个字比大山的分量还要重。“我们的书记”,就意味着老百姓把你当做了一家人,当做了自己人。

      



    从穷山沟变成富裕村


    通往王院村的璐,弯弯曲曲,路旁一个个电线杆笔直地竖着,绵延25公里。你能感受到20年前陈分新带领村民一锤一锤开山炸石的硝烟弥漫和战天斗地场景。


    79岁的老支书徐新双给陈分新画了个像:分新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面对贫困的王院现状和群众的期盼,他在备受争议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悬!


    “人在走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猪儿想坐轿,只怪山上没有道。”这是当年村子不通公路,农民绑着滑竿卖猪时的顺口溜。”村民再提起往事时哭笑不得,因为不通电,好姑娘都外嫁,帅小伙难成家。


    修路、拉电成为群众的最大期盼。陈分新肩负使命邀请村里56名能人召开“群英会”,立下誓言“砸锅卖铁”也得打通山路,架起高压电。路通电通催生王院村跨越式发展,二十几年间,人均纯收入近30倍的增长。


    从修路到拉电到产业致富到文明新村,陈分新没有睡在功劳薄上,而是不断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奔走操劳。


    “分新,路通多年了,群众还想把路通到各家户门口。”听到群众心声的陈分新二话没说争取项目80万,硬是把路修到各家门口。


    “陈书记,电通了,老高山啥时候也能用电脑玩网络?”面对80后青年的质问,陈分新就给群众一个承诺,直到实现电视电话网络全覆盖。


    “新娃子,水通了,可是我腿脚不便,要是能把水接到锅台边就好了。”面对老群众的期盼,陈分新就带领群众搞起了安全饮水,现在,王院村人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太阳能、洗衣机、电磁炉。


    该有的,王院村都有了,百姓又开始琢磨起挣钱的事,就想找到一条可持续增收的路子,破解产业瓶颈。


    面对群众沉甸甸期盼,陈分新再次扛起责任,开始不断的实践、创新。从2009年开始兵分几路,寻找致富新门路:自己负责流转土地种植烤烟;村主任负责开办王家院子食品公司;村文书负责组建劳务输出公司。

     


    昔日被四面大山紧紧锁住的山里人如今吃上了自来水,通了电话,看上了电视,坐上了汽车,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不再为危房校舍而担心。山里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他们学文化、学科学,一心致富,信心百倍,努力建设新山村。


    面对王院村的巨变,陈分新总结说:“做群众工作,你要有使命感,只有群众过上好日子,才相信你,相信组织,相信党。”

     


    让王院村的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


    为了王院村每一个人都活的有尊严,解决了鳏寡孤独人群以及留守妇女和儿童的生活问题,代理家长和妇女组长制度应时而生。代理家长的职责就是一对一,全方位的帮助困难百姓过好日子,帮他们理财、看病、搞好生活。妇女组长主要担当起留守妇女儿童的“保姆”,帮她们学习新技术,组织健康检查,辅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作业。


    在王院村,无论是老弱病残还是致富能人他们都活地有尊严,他们的幸福指数在棕溪镇是最高的。


    问到陈分新最骄傲的事是什么?陈分新的回答出人意料:“在移民搬迁、农民进城的诱人政策引导下,王院村有条件的人都不愿意搬走,说明什么?他们爱王院,在王院生活他们感到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问村民们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60后人:我走南闯北,不改本色,告诉别人,我是王院人;70后人:住在高山,要钱有钱,要房有房,比城里好;80后人:王院是我家,建好大家夸;90后:我是个王院人,我为自己代言。


    陈分新爱百姓,如同百姓爱王院,陈分新的话引人深思:“一个好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看百姓乐意不乐意?百姓不乐意,村干部干事创业哪有底气?”

     


    把生态当成产业来做,把产业当成生态来做


    王院村所在的陕南山区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汉江和丹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为了保护汉江水源,2003年以来,国家和陕西省对陕南明确要求走“循环发展”的路子。这样一来,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受环保准入门槛的限制,无法走工业化的路子,发展比较滞后。地方财政有限,一方面环保设施、水源涵养区的保护等需要大量投入,另一方面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惠民公共服务。


    陈分新希望从国家层面,对陕南当地的社会事业建设上能够取消地方的配套资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来全额拨款。另外一方面陈分新希望中央指派的国有企业对陕南的包转和定点扶贫力度再大一些。“建立循环工业项目,用五年时间建立规模,因为县域经济还是要靠规模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等,这些大的项目给陕南一定的倾斜,让我们陕南即承担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确保到2020年和全国一起脱贫同步实现小康。”

     


    为此,他先后五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看到建议被采纳并得到落实后,他倍感欣慰。陈分新说,“2017年我还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希望国家用立法的形式建立起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完善提升,凸显政策措施的系统性、长效性和稳定性。”


    谈及王院村未来发展规划,陈分新说,王院村所在地区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村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立村、产业富村、依法治村。“我们要把生态当成产业来做,把产业当成生态来做,大力发展林果业,让老百姓收入来源更加稳定。”陈分新道出了对于未来的期盼。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